

【概要描述】回看主題出版過去這一年的產業發展,許多出版社以用戶需求、用戶體驗為中心,在產品策劃上,將紙質書、電子書與音視頻等整體統籌,以圖書出版為源頭,通過音頻、視頻撬動產業鏈開發,并借助新媒體傳播初步形成全網營銷體系的整合,全產業鏈構建初露端倪。
【概要描述】回看主題出版過去這一年的產業發展,許多出版社以用戶需求、用戶體驗為中心,在產品策劃上,將紙質書、電子書與音視頻等整體統籌,以圖書出版為源頭,通過音頻、視頻撬動產業鏈開發,并借助新媒體傳播初步形成全網營銷體系的整合,全產業鏈構建初露端倪。
圍繞持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21年主題出版呈現創新發展新態勢?;乜粗黝}出版過去這一年的產業發展,許多出版社以用戶需求、用戶體驗為中心,在產品策劃上,將紙質書、電子書與音視頻等整體統籌,以圖書出版為源頭,通過音頻、視頻撬動產業鏈開發,并借助新媒體傳播初步形成全網營銷體系的整合,全產業鏈構建初露端倪。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主題出版更加堅持面向讀者、面向市場,在選題策劃、編輯、市場營銷等環節不斷改進優化,讓更多高水平出版物走進鄉村、走進基層、走進市場,既體現了出版業在方向導向上堅持“四個意識”,也實現了出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結構更豐富 觸達更多受眾
“2021年主題出版與往年相比,更加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如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一帶一路’建設等,選題結構更加豐富優化。”聶震寧說。
如何把重大的政策和高深的理論變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作品傳達給更多讀者,是主題出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為達認為:“一部好的作品,應當是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既叫好又叫座。”山東人民出版社社長胡長青表示:“我們要扭轉一種觀念,即主題出版項目經濟效益往往偏弱甚至賠錢,主題出版完全可以實現兩個效益雙豐收。”
北京開卷的行業分析師表示,與傳統的黨史和相關政策性讀物相得益彰,大眾主題出版逐步壯大豐富,出現了更多漫畫形式的黨史圖書,如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漫畫百年黨史·開天辟地》、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半小時漫畫黨史1921—1949》、湖南文藝出版社的《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共產黨歷史》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助理、政治與理論讀物編輯中心總監鮑靜告訴記者,打造《半小時漫畫黨史1921—1949》是因為“只有做到‘有意思’才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進而鼓勵大家關注、理解和內化其‘意義’,才能真正體現出主題出版以人民為中心”。這與王為達“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的觀點不謀而合,也代表了很多出版人的想法。
《半小時漫畫黨史1921—1949》被認為是主題出版類“爆款”。鮑靜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該書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作了極大突破,不但將嚴肅的黨史轉化為活潑生動的表達,而且與“半小時漫畫”品牌深度融合,借助品牌影響力擴大圖書輻射面,實現雙贏。“另一方面,我們跳出主題出版的傳統受眾范圍,更加關注下一代。這本書就是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黨史學習教育讀物,目前也得到了良好反饋。”
以IP為核心 創造鮮活場景
“2021年主題出版呈現出多元化拓展、大眾化閱讀、融合化探索、市場化運作等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蔚華分析,其中,融合化探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內容形態融合,即利用數字技術開發多種出版形式,豐富讀者閱讀體驗,目前已經出現“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短視頻+AI+VR”的多媒體傳播形態;二是產業鏈融合,主要體現在圍繞優質“主題IP”打造品牌標識、開發文創產品。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主題出版研究院院長韓建民則關注出版行業面對的挑戰。在他看來,傳統主題出版在圖書庫存、讀者留存、售賣方式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數字化轉型是主題出版多元經營、持續盈利、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數字經濟將構建多維的知識產品體系,主題出版只能加速數字化,借數字東風深化改革。”
山東人民出版社的《為了新中國——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將碑文內容做成字帖,讓讀者在摹寫中感受文字背后的溫度和力量,并將碑文敬讀文章以文字和音頻的形式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連載,目前總閱讀量已超過1.1億。胡長青說:“我們正在探索紙書、數字化、走出去三位一體的主題出版融合生產鏈。”
“我們今年圍繞建黨百年和黨的誕生地開展融合出版,推動文創產品研發和文創體系布局。”鮑靜介紹,上海人民出版社基于紅色文化讀物進行音視頻開發制作,在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上線,形成布局一新的媒體矩陣。比如,《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不僅開發了音頻,還參與了“樊登讀書”的錄制,截至10月底,視頻點擊量達860余萬。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童心向黨·百年輝煌”書系利用5G技術,結合AR、VR、MR,實現從文字到“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蘇少社還與社會各界合作,實現主題作品的電影、舞臺劇、廣播劇改編,多形態推廣主題內容。
把優質版權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綜合開發和立體開發,是做活主題出版的路徑選擇。王為達介紹,將主題出版的內容和文化空間的場景相融合,是青島出版集團基于自身優勢形成的全新發展思路。“我們通過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主題出版與打造研學、文化空間相結合,為主題出版創造出真實的場景,賦予主題出版更加多樣、更加鮮活的呈現形式,讓主題出版無處不在。”
市場化思維 營銷引領發行
北京開卷的行業分析師說,2021年主題出版在銷售渠道上延續了往年特點,面向黨政機關單位的政策性讀物主要在實體書店渠道銷售,面向大眾的主題出版物更多通過網店渠道銷售。同時,也逐漸呈現出一些新特點。各出版機構除了在選題策劃階段就注重讀者需求和市場預期之外,還在發行銷售等環節發力,以市場化的思維開展主題出版物營銷工作,收獲了良好市場效益,觸達了更多受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認為,主題出版的傳播具有很強的價值引領作用,出版社要重視營銷,構建適應主題出版的傳播矩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自提出“營銷引領發行”的工作思路后,主題出版物的營銷手段呈現出線上線下全面鋪開、圖文視頻多形式運用的局面,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營銷矩陣。值得一提的是,該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電子書在16家網絡傳播平臺同步上線,累計點擊超過千萬次。
“對直播電商等新興發行渠道的探索是主題出版市場化運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周蔚華舉例說,在東方網與薇婭直播間聯合開展的“追夢者2——永遠跟黨走”紅色文創直播專場中,售價158元的紅色場館全景立體書《走進樹德里》在短短4分鐘里就售出5000冊,截至當晚24點,共售出9000余冊,充分體現了頭部直播電商主播對主題出版發行工作的強大推動作用。
總的來看,主題出版盈利模式逐漸多元,開始形成以IP為中心,圖書與影視劇、動漫、音視頻產品等衍生品同步開發,不斷嘗試線上直播、短視頻推廣等多樣營銷方式。韓建民認為,2021年,主題出版供應鏈、市場鏈、全產業鏈構建初露端倪。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